心理文章-个人成长
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表现
作者:网络转载 2020/12/16 1364人阅读
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表现

  回避型人格障碍,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、能力不足感、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。那回避型人格障碍的表现有哪些?

  1、童年时期表现为害羞和孤独。大部分的回避型人格障碍在幼年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,但是很多家长认为是性格的内向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,而不会往回避型人格障碍上考虑。事实上,对陌生环境的害怕以及幼年时候的孤独感,都是推进回避型人格障碍发展的因素。

  2、成年以后表现为社交和职业的困难。虽然回避型人格障碍可以正常的成长,但是人格上还是有缺陷的,对新环境和新事物会出现强烈的回避心理,久而久之,患者会认为是自己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以及缺少吸引力,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,认为自己是不如别人的。

  3、自我认识不足,过低估计自己。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,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,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,就会影响对自己的认识,从而低估自己。有人发现,性格较内向的人,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;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,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,这样越比越泄气,越比越自卑。

  4、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。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,医`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。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,常觉得“我不行”,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,就会抑制自信心,增加紧张,产生心理负担,工作效果必然不佳。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的反馈作用,影响到以后的行为,这样恶性循环,使自卑感进一步加感。

  5、挫折的影响。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,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缶,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。

  6、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与保证之前,对日常事物不能做出决策。明显的无助感,希望别人为自己做出人生的重要决定。依赖性,很少独立地开展计划或行动。

  7、过度容忍,为讨好别人甘心做自己内心不愿意做的事,不轻易拒绝别人。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。当亲密关系中止时感到失落无助甚至崩溃。经常有被人遗弃的念头折磨,且在交往中,担心被朋友遗弃,不坚持自己的观点。

END
你的分享是对我们的真正的支持
分享到:
还没看够,进入"心理测评"瞧瞧
相关测试